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2:18:26 来源: sp20241105
近日,深圳至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,乘客可搭乘直升机从深圳南头直升机场往返珠海九洲机场,通行时间由原先约2小时车程缩短至20分钟,这为商务往来、旅游观光、家庭出游提供了新的选择,进一步丰富了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。深圳-珠海低空短途航线的火速开通,是当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的一个缩影。
何谓“低空经济”?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低空经济一般是指各类航空器在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进行各类飞行活动及其辐射产生的经济形态,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、低空运营服务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板块,具体涵盖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,呈现出产业链条强劲、应用场景复杂、使用主体多元、辐射效果明显等特点,其发展主要依托技术进步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。
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技术进步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更加安全、高效的航空器和飞行控制系统。目前,国内低空飞行器行业在无人机及通用航空器的设计、研发与制造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,众多企业纷纷涉足无人机制造、应用服务等领域,在适航审定、航线执飞、上线销售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进展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以无人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、飞行汽车、UAM(城市空中交通)为代表的“新通航”已走在世界前列。
近年来,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向好,政策举措不断优化。不久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提出,到2030年,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。各省市也正在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,竞相发力建设“天空之城”。作为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,低空经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强劲赋能已渐露蓬勃之势,迎来了重大机遇期,2024年也被称为“低空经济元年”。
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。向低空拓展,不只是尺度的扩张,更是维度的扩张,带来了无限的新经济资源。眼下,低空经济已经广泛融入观光旅游、农业生产、环境监测、应急救援、物流配送等领域,应用场景持续拓展,“飞行半径”不断延伸。民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等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,有人/无人协同运行、载人飞行等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,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已延伸到城市商圈与社区,eVTOL机型的适航审定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。
低空经济迎来风起之时,其背后所蕴含的超万亿市场规模逐渐显现,展现出巨大潜力。有机构测算,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.5亿元,增速高达33.8%。其中作为前沿赛道的eVTOL产业规模接近10亿元,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接近1200亿元。截至2024年2月,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超5.7万家企业正在加快抢占“低空版图”,试图“乘风起飞”。
从区域角度来看,地方政府灵活运用各类财政工具,一体推进低空经济各产业环节协同发展,产业集聚优势明显,呈现出各自的产业特征。其中深圳作为全球闻名的“无人机之都”,凭借着产业政策与资源上的优势,集聚了大量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,建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,飞行规模全国领先。
也应看到,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,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,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。例如,航空器设计制造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,低空数字化、调度自动化和飞行无人化等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还有待进一步突破,等等。引导低空经济乘势起飞,助力低空经济“飞”得更高、“飞”得更快,基础在于优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。要充分释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动能,优化空域资源配置,提高空域资源管理效率,扩大低空空域开放,提升安全监管效能,建立健全低空空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。与此同时,要夯实低空基础设施,在充分利用直升机停机坪等通航基础设施的同时,推动通信导航、气象装备、能源动力以及低空空域管控系统、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更新换代。期待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,“空中的士”能加速走进大众生活,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元的出行选择,为经济增添更澎湃的增长动力。
(作者:孙新,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) 【编辑:于晓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