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1-07 11:44:55 来源: sp20250107
货轮排队停靠,火车鸣笛驶入货运场站,卡车搭载着印有“渝新欧”“义新欧”“西安港”等字样的集装箱往来奔驰……这座莱茵河畔的港口,一派繁忙景象。
杜伊斯堡港是德国西部北威州杜伊斯堡的主要港区,是中欧班列重要站点之一。2014年3月29日,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参观杜伊斯堡港。在火车站台,中德领导人见证了一列从中国重庆始发的列车满载货物缓缓驶入。
“我时常回忆起那一天。”杜伊斯堡市市长泽伦·林克当天热情地迎接习近平主席来访。在他看来,中欧班列“开启了中国和杜伊斯堡互联互通的新篇章”。
十年来,“钢铁驼队”川流不息,为当地带来商机,也为中德、中欧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注入蓬勃动力。
“让我们合作更紧密”
杜伊斯堡港位于鲁尔河和莱茵河汇合处,最早于12世纪形成繁荣的货物集散地,后成为德国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多的内河港口。
十年前访问期间,习近平主席提出殷切希望:“杜伊斯堡港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,希望它能为促进中德、中欧合作发展发挥更大作用。”
林克认为,凭借中欧班列,杜伊斯堡港得以充分发挥独特的内河陆港联运以及物流服务能力,十年来已发展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在欧洲的重要物流枢纽,奠定了在欧亚物流和贸易中的重要门户地位。
杜伊斯堡港口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·班恩同样对十年前贵宾的来访记忆犹新:“习近平主席很高兴看到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倡议将中国和杜伊斯堡连接起来。我也倍感激动,留下深刻印象。”班恩说,中欧班列作为“一带一路”旗舰项目,运行风雨无阻,“让我们合作更紧密”。
十年前,货运列车司机江彤驾驶了那趟班列在国内的第一段行程。重庆始发、经新疆、跨亚欧、开往欧洲,全程一万多公里,这是首条中欧班列线路,首次开行于2011年,江彤也是首发司机。“我感到骄傲和光荣,”他说,中欧班列就像一场接力赛跑,“我的任务是跑好中欧班列‘第一棒’”,接下来由沿线各国伙伴通力协作完成。
跨越山河开新程。自2013年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中欧班列发展进入“快车道”,构建了全天候、大运量、绿色低碳、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重要通道。据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馆统计,过去十年间,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8.5万列,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。
位于莱茵河西岸的杜伊斯堡港DIT货运场站,是中欧班列的主要操作场站。目前,每周约有60列中欧班列抵达这里。数台几十米高的起重机和各类装卸设备紧密配合作业,将卸下的集装箱码放整齐,形成一座座连绵不绝的“小山”。随后,这些跋涉万里、种类丰富的中国货品通过水路、铁路或公路运输,送往周边城市和其他欧洲国家。
“对中欧企业而言,连接中国和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一直是海运和空运很好的替代方式,未来一定会继续积极发展。”林克说。
双城联手共赢
同以实业立国,务实是中德合作的鲜明底色。中欧班列连接起中德城市,也见证着两国间务实合作的不断发展。
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。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展开任期内第二次访华,首站就选择了重庆。他在重庆参访期间表示,德中企业在技术、经贸等方面有密切合作,尤其在汽车工业领域。德方愿继续深化德中友好交往,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。
据重庆兴隆场车站团结村站站长晏磊介绍,目前场站每天都有至少一列班列驶向杜伊斯堡,满载电子产品、机械零件、日用百货等货物;回程班列数量上与去程基本均衡对开,搭载的货物种类丰富,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配件、机械配件、医疗器材、食品、日用品、化工材料等。重庆目前已常态化开行直达德国的4条班列线路,并在德国建立十余个集结分拨点。重庆多地的特色商品,如秀山的花灯、手工灯笼等,也搭乘班列走出国门。
杜伊斯堡位于德国重要工业区鲁尔区,因煤炭与钢铁而兴,后来相当长时间内遭遇环保压力与转型之困。中欧班列带来的现代物流产业,极大激发了这座城市的新活力。杜伊斯堡港务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,中欧之间通过中欧班列进行的贸易总量中,约三分之一经由杜伊斯堡物流枢纽,这为处于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杜伊斯堡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
林克告诉记者,十年来,杜伊斯堡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落户,全市目前有100多家中国企业,涵盖物流、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。他说,杜伊斯堡是一座开放的城市,来自中国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“促进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”。
在班恩看来,中国公司把目光投向杜伊斯堡,让杜伊斯堡受益良多,“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”。
渝新欧德国分公司是落户在杜伊斯堡的上百家中企之一,公司在这里建立了海外仓。走进宽敞明亮的仓库,记者见到了正在操作叉车装卸货物的德国员工托马斯·克拉伊尼基,57岁的他在这里已工作4年多。其间,克拉伊尼基不仅见证了班列上的货物品类不断丰富,也切身感受到快速高效的中欧班列为企业带来丰富商机,促进中欧之间贸易往来。“我很愿意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。”克拉伊尼基说。
“中国元素越来越多”
从嘉陵江到莱茵河,十多年来,中欧班列不仅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,也拉紧了中德人文交流、民心相通的纽带。
年过古稀的杜伊斯堡居民赫伯特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,已自学中文5年多。“杜伊斯堡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,中国电影、划龙舟、中餐馆带来迷人的中国风潮,常常能看到载着中国货物的卡车在街上穿行,让我对这个万里之外的亚洲国家产生兴趣。”他告诉记者。
赫伯特说,只要杜伊斯堡举办和中国相关的活动,他都会特意抽出时间去看一看,“欣赏地道的中国文化,直接接触中国人民,总能给我带来独特体验”。
自2018年起,德国北威州三座重要城市杜塞尔多夫、科隆、杜伊斯堡轮流举办“中国节”活动,成为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当地主题文化活动之一。赫伯特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在杜伊斯堡“中国节”期间收获的一款精美手工风筝,一边说:“这些优质又可爱的中国商品由中欧班列直接运到德国,共建‘一带一路’这样宏大的倡议让我非常赞叹。我住在杜伊斯堡40多年,乐见中国帮助这座城市激发更大潜力。”
3月中旬,林克率代表团访问与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武汉。他说,作为中德第一对友好城市,武汉和杜伊斯堡在地理位置优势、经济转型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,双方交流合作已有40多年,“通过共建‘一带一路’,我们得以更紧密相连”。
如今,杜伊斯堡每年6月会举办趣味龙舟赛等人文活动。在活动期间,林克获赠了两本介绍武汉的德文绘本。他说,要和女儿一起阅读这两本书,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,更好地了解中国。
策划:倪四义 郭建业
监制:韩墨
统筹:闫珺岩 孙浩
记者:张代蕾 车云龙 单玮怡 李爱斌 张琴 刘恩黎 赵小帅 唐奕 李富玉 杨震男 【编辑:刘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