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12-29 10:25:10 来源: sp20241229
在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意大利米兰摩托车及自行车展上,大排量、新能源、越野、赛车,多种国产摩托成了“流量明星”,吸引众多目光。
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,中国摩托车不断开拓海外市场,但由于竞争策略失误等因素,未能保持住良好势头。近年来,许多摩友不再将摩托车看作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,而是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。这种转变给了国产摩托车新的发展机遇。伴随着中国“智造”的兴起,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品牌化、智能化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。
赢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
上午9时多,“隆隆”的发动机声让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一带变得更加热闹。一辆辆摩托车飞驰而过,带着浓浓的重金属气息。这里互联网公司集聚,通勤量大,即便进入冬季,早晚高峰时还是能看到不少全副武装的骑手一掠而过。到了周末,摩友们穿上飒爽的机车服骑着爱车,又在北京周边骑行,不亦乐乎。
工作日,摩托是通勤工具;休息日,摩托成了“玩具”。
“方便快捷又拉风,还能‘组团’出游交朋友。”在社交平台,有摩托爱好者分享骑行乐趣。
山城重庆是“摩托之都”,在高新区、巴南区、北碚区等地聚集了以嘉陵、宗申、隆鑫、鑫源、高金等一大批摩托车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,也聚集了不少机车“发烧友”。“重庆的地形很适合骑摩托。这边很多摩托车企业都成立了车友俱乐部,给爱好者创造了一个交流平台。”重庆高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强告诉记者。
“在国内,250cc(含)以下一般都被划入通路车,250cc以上是中大排量车,购买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,更像是车友们的‘玩具’。这类车除了是交通工具,更多的是满足车友们的精神需求。越来越多的人将玩摩托车当作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将机车及周边产品视为悦己型消费。”刘建强说,“近几年国产摩托车品质迎头赶上,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青睐。以高金为例,我们的车除满足国内市场外,还大量销往欧洲市场,平均售价多在6000欧元以上。”
前不久,马来西亚人黄应拓偕妻子从家出发,骑行穿越泰国、老挝来到中国,经广西、云南、贵州到达重庆,行程2万多公里。
“2016年,我买了一辆宗申RX3,是一款越野摩托,多次出国骑行,足迹遍及印度尼西亚、泰国、老挝等国家,也来中国骑行多次,到过很多省份。”黄应拓说,“7年来,这辆车陪我翻山越岭,从来没出过毛病,现在准备买一辆新款的RT3,和妻子继续环球旅行。”
中国是摩托车产销大国,连续多年产销均超过2000万辆,但长期以轻型和中小排量车型为主。近些年,中国摩托车行业抓住“个性化”“大排量化”升级趋势,纷纷向更多细分领域、小众品类发力,大排量、赛车、越野车、新能源等车型和品类成为新的竞争高地,带动产品附加值上了一个台阶。
“过去,我们摩托车出口基本上都是150cc以下的产品,这两年大排量摩托车出口增长迅速。”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彬表示,去年中国摩托车出口平均单价从500多美元提升到650美元,250cc以上摩托车出口平均单价达到3000美元左右。
科技赋能设计研发生产全流程
国产品牌摩托何以赢得海内外青睐?记者来到几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一探究竟。
在鑫源摩托的生产车间,记者见到了摩托车整车的生产制造流程:15台AGV(自动导向搬运车)生产平台分成两排,分别对应不同的制造环节,每个AGV旁有一名工人,在显示屏上图纸的帮助下,完成发动机组装、布管线、悬架装配、行驶系装配、附件装配等工序。每做完一道工序,AGV小车就把摩托车送到下一个点位,循环往复。
恰逢几名墨西哥客商来到车间参观。当看到AGV平台在各个点位上一起一落、有序往来时,客商不禁感叹:“在我们国家,中国产的摩托车很流行,现在才知道,生产过程已经这么先进!”他们试驾后,又对造型复古、动力充沛的产品竖起了大拇指。
“大排量摩托车是高度定制化产品,无法大规模批量生产,有时一天会换3个批次,这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工人。但引入AGV智能生产平台,对减轻工作强度、提高效率、降低质量风险很有帮助。”鑫源摩托研究院院长刘文钦说。
采访中,多位摩企人士及业内专家表示,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赋能,推动摩企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实现重构和融合,促进全行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,是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步入宗申动力生产车间,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让人颇感新奇:机械臂左右摆动、前转后移,忙个不停,产线中间的通道上,物流机器人沿着标志线来回穿梭,为各个点位精准投送各种物料。
这里是摩托车核心零部件之一——发动机生产车间。
“这条1011智能制造装配生产线,由智能装配、智能物流、智能信息等3个系统组成,使用大数据、数字模拟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,投入了几千万元。”宗申动力制造生产线负责人杨奉礼介绍。
相比传统装配生产线,全新建设的1011智能制造装配生产线效率提高14%,产品不合格发生率降低一半。“智能装配系统有12个自动化单元,配备近200台全自动专机、机械臂等智能设备,通过运用激光检测等前沿工艺,让生产过程实现工艺单元化、制造协同化等,产品的耐用度、降噪音等指标均大幅提高。”杨奉礼说。
“这个座椅高度偏低了。”在宗申创新研究院的摩托车设计二室,设计人员张宇正用电脑软件调整一辆摩托车的设计细节。“前不久刚做出油泥模型,根据大家的建议来做调整,如此反复几次,再进入试制阶段,确保设计合理。”
3D设计软件、3D打印、极端环境实验室等新技术、新手段正赋能摩托车产业设计、研发、生产全流程,为国产摩托注入更多科技基因。
智能化带给骑行更多安全感
摩托车的科技感,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环节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深化应用,摩托车智能化进程在不断加深,带给摩友更多安全感。
“以前消费者买车喜欢问省不省油,现在更多人关心有没有ABS。”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晓庆告诉记者,“ABS即‘防抱死制动系统’,可以避免因刹车力度过大造成车轮抱死从而引发侧滑甩尾翻车,这在汽车上早已是标配,近年在摩托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。”
安全问题始终是摩友们最关心的话题。“最近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。”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无极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彭涛介绍,“今年5月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安全守护系统,车手摔倒后智能化系统会自动报警,信息通过卫星传递,避免因信号不良影响救援,这套系统还会拍下摔倒前后15秒的视频,还原事情经过。这些手段既能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,也能增加用户黏性。”
近年来,隆鑫还携手凌云智能,开展自平衡摩托车产品开发和验证,自平衡技术依托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控制算法,可使电动摩托车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,并可在湿滑路面、急刹车等危急情况下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。
“某种程度上,摩托车正变得‘汽车化’,定速巡航、上坡辅助、缓降、车联网等逐渐向摩托车行业渗透,帮助摩友获得更好的骑行体验。”王晓庆说。
智能防撞系统可提供碰撞警示,必要时还会自动刹车;借助AR技术,智能头盔HUD抬头显示技术把导航等信息“虚拟成像”,骑乘者可提前看到导航路线指引;依托自平衡技术与辅助驾驶技术,可帮助降低摩托车操控难度,助力骑乘者更轻松驾驶摩托车……一系列智能化装备、技术,正让摩托车骑行变得更加安全、便捷。
安全既要靠技术,也要靠管理。采访中,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摩托车行业和摩托车上路通行精细化、规范化管理的期待。“汽车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,国家在规划智能交通体系时考虑的多是汽车,其实摩托车也是城市交通体系的一部分,应将摩托车考虑进去。”李彬说。
当然,现实中,也有部分摩友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、乱变道,给交通秩序带来一定安全隐患。
“现有技术手段相对成熟,对汽车能做到的有效管理,对摩托车一样可以。行业可以和管理部门合作搭建平台,对超速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更有效监管,更好维护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,共建良好出行环境。”宗申机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玉江说,“同时,骑行虽酷,可别忘了安全记心间。不管技术如何发达、监管如何完善,每个人都是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”
康 朴
康 朴 【编辑:卞立群】